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《关于高水平推进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的通知
关于高水平推进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工作的实施意见
为加快构建我市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工作体系,推动新时代应急救护事业高质量发展,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,根据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精神,结合我市实际,提出如下实施意见。
一、主要目标
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按照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社会动员的原则,坚持行业引领、分类推进,扎实开展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基层联系点建设,建立健全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、救护志愿者、救护队、救护E站“四位一体”现场急救响应体系,有效减少伤残,及时挽救生命。
——全民应急救护能力有效提升。加大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,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。到2025年,全市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累计达到40%以上,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45万名,累计持证人数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8%以上;公安、城管、教育、旅游、应急救援、消防、体育等重点行业领域一线从业人员应急救护持证率不低于80%,交通运输、养老等重点行业领域一线从业人员应急救护持证率不低于50%。
——现场应急救护响应水平显著提高。建设推广现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应用场景,集120急救指挥系统、救护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与AED信息管理系统于一体,实现数据共享、互联共通。到2025年,全市新招募“急救侠”(即救护志愿者)不少于10万名,充分发挥“急救侠”在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护作用。推动常态化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覆盖有需求的公共场所、重大体育赛事、重大活动以及春运等重要时间节点。
——重点场所应急救护服务体系普遍覆盖。到2025年,全市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医务室或红十字救护站全覆盖,力争全市公共场所AED配置不少于7000台。全市5A级旅游景区实现红十字救护站、服务站全覆盖,并逐步覆盖4A级旅游景区。按照救护工作要求和实际需求,积极创造条件,建设一批“博爱校医室”,增强校园应急救护服务能力。推进地铁、学校、体育场馆及4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“四位一体”现场急救响应体系建设。
二、重要任务
(一)推进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应急救护社会力量体系建设
1.加大应急救护设施设备配备力度。多渠道筹措经费,在学校、机场、火车站、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箱、AED、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,加强设施使用培训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配置急救箱等设施设备,积极推动公安、交通运输、城管等执法车辆配备AED、急救箱等急救设备,建立流动“急救站”。
2.提高重点人群应急救护知识覆盖率。多形式、多渠道普及学生应急救护知识,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军训课程,积极鼓励高中生、大学生考取救护员证。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中小学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,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工参加救护员培训。逐步完成交通运输一线从业人员应急救护普及培训,加强公共交通司乘人员、交通枢纽一线窗口服务人员应急救护持证培训。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全市机关干部素质能力培训体系、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党校(行政学院)主体班次教学内容。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力度,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人员急救技能。常态化开展企业员工应急救护知识普及,推动快递、物业、旅游、矿山、建筑、电力、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工作。
3.加强救护队建设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、旅游景区、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场所按需组建救护队,开展好培训和演练,提供现场应急救护服务,在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,实现快速响应、团队合作、科学救护。
(二)推进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应急救护服务体系建设
1.拓宽应急救护服务阵地覆盖面。按照“建设标准化、管理规范化、服务常态化”要求,建设集培训、体验、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护培训基地。各乡镇(街道)普遍设有应急救护培训阵地,提供应急救护培训、学习辅导、实操体验等服务,并逐步辐射村(社区)。整合已有医疗急救场地、设施设备等,在旅游景区、交通枢纽或服务场站等建设红十字救护站、服务站,依托学校医务室建设“博爱校医室”,加强人员值守,做到常态化开放。
2.加强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。支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社会组织发展,畅通应急救护人员职业化发展路径,扩大专职应急救护师资队伍,区、县(市)红十字会依托现有资源至少有2名专职应急救护师资。有关部门、行业要选送有爱心、有时间、有精力并持有救护员证的人员参加应急救护师培训。重点在教育、卫生等专业人员中培养兼职应急救护师。探索建立兼职应急救护师激励机制,规范应急救护师分级培训、发证、注册制度,实行应急救护师动态管理、继续教育。支持红十字应急救护名师工作室建设,打造名师精品课程。
3.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和管理模式创新。按照《红十字救护员管理规范》要求,逐步推进教考分离工作,按照“管住一头,放开一片”的原则,红十字会建立统一的考试标准、考官库,严格考试把关,实现持证培训“教考分离”,促进培训质量提升。升级数字化应用管理系统,完善线上应急救护培训服务,方便公众网上学、掌上学、码上学;优化升级线上学习功能,拓展智能物联,实现应急救护培训技能操作和考核全流程精密智控。推动120急救指挥系统、救护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与AED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交互,建立“救在身边”联动响应机制。建立统一数据库,强化全市应急救护培训、应急救护一体机、应急救护持证人员信息等数据归集和动态管理。
(三)推进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建设
1.打造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品牌。做好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赛事志愿者、城市志愿者应急救护技能培训,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志愿者通识培训内容。建立具备专业应急救护技能的志愿者参与重大赛事、活动提供应急救护服务保障的长效机制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农村文化礼堂、文化家园、博爱家园等阵地,为基层群众提供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。在“志愿浙江”平台打造多跨协同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专区,方便各类应急救护志愿队伍依托平台组织开展活动。将应急救护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,建设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,健全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激励机制,打造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品牌项目。
2.加强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理念宣传。依托各级地方融媒体、科普融媒体等专业融媒体矩阵,创新传播方式,加大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公益广告和科普宣教视频、图文的传播力度。利用机场、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、公交车船等交通工具以及商场等公共场所中的宣传设施,推广传播“人人学急救、急救为人人”的理念。
3.倡导“救”在身边文明新风尚。在全市倡导“快一点、救在身边”文明新风尚,将其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活行动和健康杭州建设内容。结合世界红十字日、世界急救日、国际志愿者日、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,围绕“快一点、救在身边”主题,集中策划开展宣传面广、影响力大的主题宣传活动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、压实责任,形成整体合力,统筹协调推进全市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工作。按照省“救在身边”八大专项行动要求,市委宣传部、市委直属机关工委、市教育局、市民政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应急管理局、市体育局、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要抓好具体工作落实。
(二)加强政策保障。进一步完善“红十字救在身边”工作经费保障机制,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应急救护公共服务力度。做好应急救护培训、应急救护阵地建设和急救设施设备配置,大力支持“急救侠”招募、数字化平台开发等工作。
(三)加强褒扬激励。开展“最美救护员”“最美应急救护师”宣传活动,对有突出贡献的救护员、应急救护师、单位开展褒扬激励。将“急救侠”现场施救行为纳入“数智杭州”爱心积分体系,在文体、生活等服务中给予爱心激励。